標題:

四依四不依,請大德詮釋。

發問:

依法不依人,依義不依語,依智不依識,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如何依法不依人 如何依義不依語 如何依智不依識 如何依了義經不依了義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何依法不依人? 為何依義不依語? 為何依智不依識? 為何依了義經不依了義經?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誰在依? 是誰在不依?

最佳解答:

四依四不依,請大德詮釋。 依法不依人,依義不依語,依智不依識,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圖片參考:http://www.tiansanyou.com/UpFiles/Article/2013/9/5/2013090537992901.gif 。成聖之種在行四依法 ~佛經裏所說之四依分爲四種,,有⑴行四依,⑵法四依,⑶人四依,⑷說四依。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法四依,其名曰:⑴依法不依人,⑵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,⑶依義不依語,⑷依智不依識。 現在所要談的是行四依,又名爲四聖種,其名曰:⑴糞掃衣,⑵常乞食,⑶樹下坐,⑷腐爛藥。 這四種是入道之緣,爲上根利器所依止,故名行四依。 行此四法能入聖道,爲成聖之種。 此四法雖是對修行人說的,若切實奉行即可趣向聖果,在家居士何嘗不可比照遵循,如覺得規定太嚴,應在環境範圍許可內,做多少是多少。 衣著簡樸不犯憍 糞掃衣又叫衲衣,是指出家人所穿的衣服,凡是經過火燒的,蟲咬的,死人穿剩下的,人家丟在垃圾箱的破舊衣服,出家人拾到,把它整理洗好,縫補可用,叫作糞掃衣。 出家人穿這種衣服可不用再向施主接受供養,目的是遠離貪心,容易入道。 在家人有得穿就行了,不必天天逛公司,時常買新衣,若以衣服漂亮炫耀於人,實已犯了十小隨煩惱中之憍字,有此心理狀態即障礙修道,穿衣服只要不破不髒就行了,無須乎追時髦講派頭。 食存五觀但求道 常乞食是出家人的規矩。食分三種:一爲受請食,二爲眾僧食,三爲常乞食。 受請食是有施主奉請供養,一定覺得我有福德,有時或沒有受請,則難免發生怨忿與自卑,都是貪憂法,能障聖道。 眾僧食必有主事之人,一切料理,費時費事,心必散亂,妨礙辦道,這兩種都不如乞食來得簡單。乞食雖爲佛制,但傳到中國來,風俗不同,中國自古以來,戰亂頻仍,窮人太多,乞丐爲民間三百六十行之一。 僧人沿街托鉢乞食,有的老百姓誤認為乞丐,給與剩菜剩飯,不但種不到福田,反而使其輕慢僧寶,造無間業,所以後來馬祖建叢林,百丈立清規,使僧人有固定修道之所。 但寺院僧眾的伙食,每頓飯不過是一碗青菜豆腐,一鉢白飯,僅足果腹而已,並常念施主一粒米,重逾須彌山,吃了不修道,披毛戴角還。 樹下一宿離三塗 樹下坐即是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夜不倒單。這種制度在中國因氣候與熱帶不同,不能適應。但不倒單者仍大有人在,如所週知,宣化上人即是日中一食,夜不倒單,其常隨弟子亦是如此。 樹下坐的用意是令修行人不要貪戀住的地方,所謂樹下一宿而非二宿,第二天就要換地方。 在台灣聽一位老居士說:人若貪戀住處,死後可能變一個老鼠或蟑螂仍舊住在這間屋子裏,是否眞如此,姑妄聽之。不過常常換地方,居士們辦不到,買一所房子,二十五年分期付款,那能天天搬家。 房子內部佈置不太奢侈就行了,若是配備全套柚木傢俱,硬式彈簧床,高級音響設備,大彩電,錄影放送機等等,住在這裏,六根必被六塵所轉,無心辦道,打坐也定不下來,念佛也不能一心,心向外馳,這是背覺合塵,趨向三塗之路。 念佛消業往西方 最後是腐爛藥,聽說大陸叢林的出家人生病很少看醫生,至多泡一碗薑糖水,喝了發發汗。 至於不吃新藥,只拾得別人所棄的剩藥來吃,以常識判斷,似不合理。所謂對症下藥,拾來的藥那能對治自己的病。 出家人的想法不同,印光大師曰:「念佛人有病,當一心待死,以全身放下念佛,若世壽未盡,則能速癒,念佛最能消業,業消則病癒。」 現在人生病必住醫院,在進院檢查期間,已經把人折騰得奄奄一息了,若是絕症,用再貴的藥也治不好,白花冤枉錢。 年輕的朋友,如有仰事俯蓄的責任,有病當然儘量醫治,以求早癒,年老的朋友,大可不必珍惜這個臭皮囊,你越愛他,他越拿翹,不是今天頭痛,就是明天腿痛,不要理他。世間事無非夢幻,應放下一切,專心念佛,求往生西方,這是最有智慧的人。 在淨土聖賢錄中有千百則往生實例,修行人到臨終時,預知時至,心態安詳,含笑而逝,毫無痛苦,全身涼盡,頂際猶溫,根據佛典,這種現象就是生西的明證。 行四依法脫生死 以上所說的行四依法都很難行,似乎有點消極意味,因爲它與世人心目中所仰慕的榮華富貴相左,須知學佛的目的在了生脫死,必須離開五欲六塵,趨向菩提之路。 佛法與世法是兩個相反的方向,對佛法接近,對世法必須疏遠,反之亦如是。 六祖壇經有一偈曰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所謂佛法與世法相反,乃是說佛法主張息滅貪瞋痴,而世間一般凡夫偏愛貪瞋痴。 佛說不可殺生,而凡夫就愛吃肉,吃海鮮還要當場現殺的。佛說不要貪圖名利,而凡夫所追求的就是這兩樣,因此,佛法與世法相反,一點不錯。 至於六祖說佛法在世間,乃是說佛法以救世濟人爲宗旨,應在世間弘揚,化導群迷,使人棄惡向善,斷惑證眞。 佛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,都是對世人說的,世間才需要佛法。所以六祖所說的佛法在世間,也是一點不錯。 ~貼文。僅供分享。希望有幫~ 圖片參考:http://club.fjdh.com/attachments/2010/03/19439_201003291746481WHNw.gif

其他解答:

如何依法不依人..因為您慧根具足 如何依義不依語....因為您慧根具足 如何依智不依識...因為您慧根具足 如何依了義經不依了義經...因為您慧根具足 ....但不要因為自己慧根具足而自墮聰明...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何依法不依人?..因為無知之人之警語 為何依義不依語?...因為無知之人之警語 為何依智不依識?...因為無知之人之警語 為何依了義經不依了義經?...因為無知之人之警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誰在依?...明心之問 是誰在不依?...答者....|||||^_^ 可知 [ 佛陀知見為何 ] ? 這 [ 依 ]... 依了何種佛陀知見作 [ 如何依 ] ? 依法 , 依義 , 依智 , 依語 , 依了義經了義.. 是為.. [ 真知, 真識 , 真見 , ] 之 [ 依 ] 而作 !! 非人 , 非誰 .. 是謂 [ 四依 ] !! 善哉諸佛~|||||像法決疑經諸佛說法 常依二諦。說世諦法時 不違第一義諦。旨近以標遠。立像表玄。 諸惡比丘 於此義中 不能解了 誹謗不信 隨相取義 歷劫受殃。 說世諦直指 第一義意思是說果位名相指著佛性在修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二言 數取者。所謂 凡夫數取。善凡夫數取。隨信行數取。隨法行數取。第八數取。預流數取。一來數取。不還數取。阿羅漢數取。獨覺數取。菩薩數取。 舍利子。復有一 數取者 出現於世。利益安樂 無量眾生。悲愍世間。為諸天人 義利安樂。如是數取。所謂 如來 應 正等覺。 舍利子。如是一切 數取名言。如來 依世俗諦 為眾生說。若有眾生 於此言教 起於執著。如是等類 不應依趣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佛言:第八.預流.一來.不還.阿羅漢.獨覺.菩薩.如來 果位數取名言依世俗諦 而說 若有眾生 於此言教 起於執著。如是等類 不應依趣。 末法的問題 看出來了嗎??|||||所以說依道而行, 道根本存在, 沒有意識. 該地震地震, 該火山爆發就火山爆發, 該地球毀滅就毀滅地球. 人能修得也只不過是道中所藏得法身而已, 這個法身在佛經稱為實, 也就是確實影響人體意識運行, 而物質世界被稱為無常.因此後面就有一堆學問知識可說. 你可迷信稱靈魂, 神, 鬼 , 佛, 道, 魔, 也可以不迷信理解所有一切的關係, 到最後啊一聲, 世界實有者, 只是一合相.|||||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法者 即是 法性。 義者 即是 如來常住不變。 智者 了知 一切眾生 悉有佛性。 了義者 了達 一切大乘經典。|||||隨喜讚歎 kisc 大德 引諸經點解說,極為詳盡。 末學依金剛經「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」,另作一申論。 依法不依人者︰法者因緣法,見因緣法者即見如來,常住義,人者,有為無常義。 依義不依語者︰義者真如自性生,如所從來,故曰如來義,為真;語者,語言文字相,不真。 依智不依識者︰智者般若波羅蜜,智用;識者分別義,妄執。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者︰了義者解義離生滅,出世間法;不了義者世間法,修善修福。 末學 合十! 2014-03-20 15:54:03 補充: 是誰在依? 是誰在不依? = = = 四依法皆是心義! 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,心外無佛,佛外無心,離此一心,皆是外道。 「誰」者,本心也!自性也! 依或不依,皆是體用。 末學 合十!|||||如何 依法不依人,依義不依語,依智不依識,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點擊字串四依法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九四依法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二四依法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依法不依人 為何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 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經不依了義經 ===================佛早知末法 指鹿為馬問題 怕眾生錯學 故說四依法 2014-03-21 05:37:59 補充: 是誰在依? 是誰在不依? ============= 六根無自性 當然是佛性在學|||||每次大型的頒獎典禮......像奧斯卡、金球獎這種得獎人......每次發言大都離不開一個主軸。 大體(義)是:成功是屬於大家的,不是屬於我的。 不信可以查一下:二六時中的定義!! 某夜....至.......某夜........二時(十/實)的信息。 2014-03-20 12:58:21 補充: 一大事因緣!!不就是這麼來的嗎?.........哪有啥誰依誰不依的模糊概念。 2014-03-20 22:31:22 補充: 修行人常常線觀而註釋嬌點.........這是基本工.......就像開車要看前面一樣。 但是這樣的視覺焦點.....尚不能顧及周觀。 所以!! 佛法!不離世間(覺)...吾日三省吾身(三思而後省)...... 同樣是佛法......還是要心存不同時空背景的思維...以為資糧(諮良) 2014-03-20 22:31:35 補充: 簡單的意思就是心理準備。 2014-03-20 23:24:07 補充: 心理:接受現實.........準備:覺有情。 2014-03-20 23:27:09 補充: 不接受現實........還沒準備好心理的資糧.....正覺仍需努力...覺有情仍待繼續 世間!是兼!覺來............未完帶續...............08BB6EBEAAF52C0C
arrow
arrow

    童怡孜昏鳳奎敏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