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
乞巧節跟牛 郎 、 織 女有何關聯?

發問:

每 年 農 曆 的 七 月 七 日 , 即 七 夕 , 又 稱 乞 巧 節 , 這 個 節 日 和 牛 郎 、 織 女 的 神 話 傳 說 有 十 分 密 切 的 關 係 。乞巧節跟牛 郎 、 織 女有何關聯?

最佳解答:

<牛郎織女的傳說> 牽牛、織女是銀河的二顆星,織女星在河東,牽牛星在河西,隔著銀河遙遙相對。 南朝梁殷芸的《小說》:「天河之東有織女,天帝之子也。年年機杼勞役,織成雲錦天衣,容貌不暇整。帝憐其獨處,許嫁河西牽牛郎,嫁後遂廢織紝。天帝怒,責令歸河東,但使一年一度會。」牽牛織女神話的梗概已經很完整的呈現。 民間傳說,織女為天帝孫女,王母娘娘外孫女,在織紝的空暇,常常與諸仙女到銀河沐浴洗澡。牛郎則是人間一個貧苦的孤兒,常受兄嫂虐待,兄嫂分一頭老牛給他,要他自立門戶。當時天地之間的距離不遠,銀河與凡間還相連。牛郎遵照老牛的囑咐,到銀河竊得織女的天衣,織女遺失了衣服,無法回到天上,只好嫁給牛郎。 經過數年,生下兒女各一人,男的耕種,女的織布,過著幸福的生活。沒想到天帝知道了這件事情,非常生氣,立刻派遣天神來到人間逮捕織女,王母娘娘也一同回到天上。織女被捕上天,牛郎無法跟隨到天上,與兒女抬頭望著天空大哭。當時老牛已經快死了,便叮囑牛郎在牠死後把牛皮剝下來做成衣裳穿在身上,便可以登天。牛郎照著老牛的話去做,果然便能帶著兒女一起登上天庭。 在快要追到織女的時候,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簪,憑空一劃,頓時便成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。牛郎織女隔河相望,沒有辦法過河,只有悲傷哭泣。最後終於感動了天帝,答應他們可以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。這便是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。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,是天上“織女”與“牛郎”相會之時。由於“織女”是一個美麗聰明、心靈手巧的仙女,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,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。 <乞巧節的民間活動> ★月下盟結,穿針引線 膠東地區,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,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著新裝,聚一堂,月下盟結七姐妹。有的還唱“天皇皇地皇皇,俺請七姐姐下天堂。不圖你的針,不圖你的線,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。”還競賽穿針引線,爭得巧手之名。 ★漂針試巧 七月七日,為“女節”。少女鹹以盂盛水向日,中漂針,照水中之影,以試巧,復陳瓜果,爭相“乞巧”。 ★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,一種是“巧菜”,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,一種是“巧花”,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。 ★巧姑種豆苗 陜西黃土高原地區,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,婦女們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,謂之巧姑,不但要供瓜果,還栽種豆苗、青蔥,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,剪豆苗、青蔥,放入水中,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,還穿針走線,競爭高低。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。 ★凈水視影定驗巧拙 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,並露天過夜。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,視其影來定驗巧拙。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。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采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。 ★用蜘蛛乞巧 浙江、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: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,次日晨看其結網的疏密來定巧拙。如果蜘蛛還在瓜果上結網,也意味著智巧的到來。及以小蜘蛛貯盒內,以候結網之疏密,為得巧之多少。 ★接露水 浙江農村,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。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,如抹在眼上和手上,可使人眼明手快。 ★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是七夕節中舊時的習俗,實際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種。在節日前利用若干種植物,如小麥、綠豆、小豆、碗豆等,放在器皿浸水,生芽數寸後,於七夕即日用紅藍彩線束紮起來,作為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。還用蠟塑各種形象,放在水上浮游。 ★花草染指甲 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,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,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,而且對未婚的女子,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。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,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,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。 ★紅頭繩七個結 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,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,體弱多病的孩子,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,戴在脖子上,祈求健康吉祥。 ★吃巧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,各地不盡相同,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,其中多餃子、麵條、油果子、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。吃雲面,此面得用露水製成,吃它能獲得巧意。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,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,俗稱“巧人”“巧酥”,出售時又稱為“送巧人”,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。

其他解答:08BB6EBEAAF52C0C
arrow
arrow

    童怡孜昏鳳奎敏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